如果依照原先的旅遊計畫,這一天應該要7:30起床,利用早上去逛原子球塔跟迷你歐洲的,我看床鋪上頭就是天窗,心想應該會被天光照醒,所以就沒設鬧鐘,沒想到比利時這個時節要到早上八點多才天亮!結果我是被樓下趕上班卻塞車的喇叭聲給吵醒的。看看窗外,正在下雨呢!
Wei Wei 還睡得很香甜,昨天太累了,不忍心叫醒他。
我爬上濕漉漉的露台,看來昨夜下了一夜的雨啊!
雨絲繼續飄落,空氣清新薄涼,環顧四周,早安,布魯塞爾!
九點多,天終於亮了,閣樓上的王子起床囉!
聽著比利時城市音樂電台,泡了杯茶,看看天氣預報,說是十一點雨會停,討論了一下,我們決定改變計畫,先去吃個早午餐,然後下午再去逛原子球塔跟迷你歐洲。
摸到快十一點才出門,雨果然停了!預報還真準 !
要去搭地鐵的路上經過這個廣場,廣場的周邊都是海鮮餐廳,店員吆喝的聲音非常熱切高昂,大家取了餐就走到帳棚下站著吃。
再仔細一看原來這是聖凱薩琳教堂(Eglise Sainte-Catherine)前的廣場。

這座教堂是19世紀末興建的哥德式教堂,教堂建築大多為十字型,下面是教堂側面,前面的水池正在施工。
布魯塞爾是比利時最大的城市,也是首都。這裡通用三種語言,就是:法語、德語、和荷蘭語。不懂得以上幾種語言,其實真的很難溝通。還好Wei Wei 還記得荷蘭語,可以一路幫我解說導覽。
再仔細一看原來這是聖凱薩琳教堂(Eglise Sainte-Catherine)前的廣場。

這座教堂是19世紀末興建的哥德式教堂,教堂建築大多為十字型,下面是教堂側面,前面的水池正在施工。
梵谷年輕時候曾立志成為牧師而在此學習過呢!
布魯塞爾是比利時最大的城市,也是首都。這裡通用三種語言,就是:法語、德語、和荷蘭語。不懂得以上幾種語言,其實真的很難溝通。還好Wei Wei 還記得荷蘭語,可以一路幫我解說導覽。
而下面這一小碗味噌湯竟要四歐元(約台幣150元),歐洲物價真是高啊!感冒未癒的我只想喝大鍋的熱湯,這味噌湯如果真來上一鍋那還得了!這時超懷念台灣嘉義火雞肉飯裡物美價廉的味噌湯哩!
填飽肚子後續搭捷運前往原子球塔參觀,下圖是比利時的地下鐵。蠻喜歡他們地鐵站富有設計感的的牆面藝術,以及整潔的月台,感覺是個文化素質很高的城市。
原子球塔是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世界博覽會時建的金屬結構的紀念性建築物。世界博覽會落幕後,比利時人非常喜愛其造型特異的結構,因此決定保留下來。
原本只是配合世博會的臨時建物,所以球體外層採用較便宜的鋁製成,半世紀後進行大規模整修,才採用閃亮亮的不銹鋼取代鋁。
原子球塔是將α鐵的晶體結構放大 1650 億倍,高102米,包括9個直徑18米的球體。
利用這個裝置藝術中間的鏡面,我們索性玩起了自拍

我們買的是原子球塔與迷你歐洲的套票,一進門就被門口驗票的員工,半拉半推去跟裡面的吉祥物人偶合照,攝影師喀擦喀擦的,等要離開時照片就被做成了鑰匙圈,不過沒有強迫購買就是了。
進去後大家都在排隊搭電梯,準備登上最高處一覽布魯塞爾全景。電梯內的服務人員一路風趣的用法語解說,後來還用英文為我們翻譯幾句。
附近有很多其他國家當年世博會後留下來的展館,不過已經記不得是哪些國家了。
布魯塞爾的房子感覺不像阿姆斯特丹的山型牆那麼花俏,但也很有味道。
不鏽鋼球之間共有12條管道連接著形成一個立方體,另外立方體中心球體連接8條管道通往立方體外圍8個球體。
每個連接的管道內都有電動扶梯與電梯,連接包含展覽廳與公共場所等的六個可開放的球體。
搭乘者彷彿被一路送進了科幻世界

展室內陳列了博覽會當年的物品

這是1958年世博會的LOGO
以及當年的紀念幣
那個時代的唱片機
骨董照相機跟黑白照片
原子球塔的設計圖
離開前也不免俗的要去逛逛紀念商品店,進門前先看到了玻璃門上的提醒圖示。
最下面的那個圖意思是「小心扒手」,畫那麼大意味著布魯塞爾扒手真的是很猖獗吧!
我唯一看中意的是這個150片比一元硬幣還小的迷你拼圖,回國後埋頭拼了一個晚上把它拼完,但拼圖片實在太迷你了,連要用手指頭拾起來都不太容易,拼完我的眼睛都快看不清回臥房的路了!
成品:10CM*15CM
原子球塔是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世界博覽會時建的金屬結構的紀念性建築物。世界博覽會落幕後,比利時人非常喜愛其造型特異的結構,因此決定保留下來。
遠遠便瞧見大大的歡迎字母
原子球塔是將α鐵的晶體結構放大 1650 億倍,高102米,包括9個直徑18米的球體。
利用這個裝置藝術中間的鏡面,我們索性玩起了自拍

我們買的是原子球塔與迷你歐洲的套票,一進門就被門口驗票的員工,半拉半推去跟裡面的吉祥物人偶合照,攝影師喀擦喀擦的,等要離開時照片就被做成了鑰匙圈,不過沒有強迫購買就是了。
進去後大家都在排隊搭電梯,準備登上最高處一覽布魯塞爾全景。電梯內的服務人員一路風趣的用法語解說,後來還用英文為我們翻譯幾句。
下面就是待會要去逛的迷你歐洲
滿是太陽能板的建築,"好像是"以前的主展館
俯瞰剛剛下車的捷運站跟電車站
這個"好像是"美國館,後面的是日本館
布魯塞爾的房子感覺不像阿姆斯特丹的山型牆那麼花俏,但也很有味道。
不鏽鋼球之間共有12條管道連接著形成一個立方體,另外立方體中心球體連接8條管道通往立方體外圍8個球體。
每個連接的管道內都有電動扶梯與電梯,連接包含展覽廳與公共場所等的六個可開放的球體。
手扶梯內的燈光變化很精彩
搭乘者彷彿被一路送進了科幻世界

展室內陳列了博覽會當年的物品

這是1958年世博會的LOGO
以及當年的紀念幣
那個時代的唱片機
骨董照相機跟黑白照片
離開前也不免俗的要去逛逛紀念商品店,進門前先看到了玻璃門上的提醒圖示。
最下面的那個圖意思是「小心扒手」,畫那麼大意味著布魯塞爾扒手真的是很猖獗吧!
我唯一看中意的是這個150片比一元硬幣還小的迷你拼圖,回國後埋頭拼了一個晚上把它拼完,但拼圖片實在太迷你了,連要用手指頭拾起來都不太容易,拼完我的眼睛都快看不清回臥房的路了!
成品:10CM*15C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